中國式績效管理的形成
績效管理是西方管理界的舶來品,是指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達到組織目標而采取的制定目標、檢查實際工作、衡量工作業績、根據業績進行獎罰和制定未來業績提升計劃的一系列綜合管理活動。實際上,績效管理這種管理實踐活動在我國至少已存在了幾千年。根據文獻資料,我國可能從公元3世紀就開始有對政府員工的非正式的基于績效和能力的評估。
績效管理在我國的應用,特別是在我國企業界的廣泛應用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我國的管理學者和實踐家引進吸收了大量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例如,僅在績效管理領域就有目標管理、平衡計分卡、關鍵業績指標法、末位淘汰、360度考核等,但中國的績效管理在總體上是中國企業家獨自琢磨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而一些從西方引進的方法則在中國出現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現象。例如,受通用公司總裁韋爾奇的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及本世紀初,中國有許多企業采用過末位淘汰制,但目前除了華為等少數民營企業能堅持下來之外,末位淘汰制在很多企業中已難覓其蹤,這可能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中庸思想和人情觀念與末位淘汰所提倡的管理思想格格不入而造成的。
中國式績效管理的特點
企業是一個有目標的組織,績效管理是對企業是否達到目標的一種檢驗,因此,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有績效管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也有績效管理。基于此,中國企業的績效管理與國外企業的績效管理有什么差別?如果有,這些差別又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會有這些差別?近幾十年的跨文化研究表明,管理活動是與文化息息相關的,不同的國家文化是有重大差異的。根據對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績效管理實踐的對比,筆者認為中國的績效管理至少有以下幾個特色:信息源:中國電商人才網_www.job003.cn_雄鷹標志
績效至上文化:
所謂績效至上文化就是把績效考核當做管理的重中之重。績效管理對企業管理是一個充分條件,即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子系統,但我國相當多的企業家把績效管理當成了一個充分且必要的條件,即把績效管理與企業管理等同起來,甚至以考代管。在筆者曾經調研過的幾十家企業中幾乎沒有不重視績效管理的。中國企業的績效至上文化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員工參與率高。筆者2009年曾在全國做過一個績效考核的調查,發現97%的被調查公司有常規的績效考核體系,略高于美國同類調查的結果。目前,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管理水平總體較低,但如果用績效考核的流行性來衡量,中國顯然已經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②考核頻率高。在美國企業中,69%的企業對員工主要是進行年度考核,但在我國,31%的企業按月對員工進行考核,53%的企業對員工進行季度或半年考核,考核的頻率明顯高于國外企業。③考核指標高。在西方國家,企業績效考核有標準和目標2個標尺。前者是指絕大多數人在正常情況下可以達到的,后者則是應該爭取的、只有少數人在少數情況下能夠達到的。但是在中國,相當多企業的考核標準卻是按少數人在少數情況下能達到的目標來設置。④考核結果對員工的影響嚴重。這主要表現在獎金的發放和職位的升降2個方面。有關對比研究的結果表明,中國企業員工相當一部分的收入,甚至于半數以上的收入來自基于績效考核結果的獎金,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普通員工幾乎沒有基于績效考核結果的獎金。信息源:電子商務招聘網_www.job003.cn_雄鷹標志
結果重于過程:
績效考核來自于英語的performance appraisal一詞。在英語表達中,performance不僅有結果的意思,也有過程的意思。但在我國企業,績效幾乎就成了結果的代名詞,績效考核變成了基于結果的考核。例如,在我國許多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有年度經營責任書、營銷人員有年度銷售任務、生產人員有生產質量、數量、成本等考核指標,這是因為這些崗位的工作結果一般都很明確,便于考核,對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但是,企業對行政和研發人員的考核卻大都不盡如人意,除了常規的打分和強制分布法之外幾乎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此外,因受老好人思想的影響,我國企業過程考核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相對較差。筆者在企業調研中,感到很多管理者都對行政部門如何開展量化考核非常關注。
評估重于發展:
根據績效管理的目的,績效考核方法可以分為以下2種:①評估式的績效考核,即偏向于對被考核員工進行定量評價,然后根據該定量評價來決定被考核者的獎金、升遷或解聘。②發展型的績效考核,即偏向于對被考核員工進行定性的優缺點分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進一步提高員工和組織的業績。換言之,評估型績效考核著眼于過去的,發展型績效考核則是面向未來。根據這2種考核的特點,也為了便于記憶,筆者把評估型的績效考核稱為“秋后算賬型”,把發展型的績效考核稱為“指點迷津型”。我國企業的績效考核顯然是屬于前者。在筆者進行的調查中,對員工進行績效反饋的企業不到50%,而在美國企業中同樣的數據是99%。目前,除了在中國的外企,國內企業很少施行基于績效考核結果的業績改進計劃。
績效管理與企業的戰略脫節:
績效管理有導向作用,因此,它與企業的戰略與文化密切相關。從理論上來講,企業應該是先制定企業的戰略和文化,然后再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績效管理方法。由于我國的績效管理主要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因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痕跡很重,績效考核經常被形容為“十個茶杯九個蓋”、“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例如,平衡計分卡被認為是最近20年在西方最有影響的管理方法,它不僅是一種績效管理方法,更是一種戰略管理的方法。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超過300家企業采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管理。平衡計分卡雖然在我國也被廣大學者和管理實踐家大力推廣,但據筆者的調查,使用平衡計分卡真正達到預期效果的企業很少,這除了同我國績效管理總體水平比較落后有關外,績效管理與企業的戰略脫節也是該管理方式在我國難以得到大量推廣的重要原因。
中國式績效管理的原因分析
管理是情景依賴的。中國式績效管理的產生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所處的環境緊密相關的。筆者認為,中國式績效管理的產生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